先以冯仑在优米网做的节目节选开始:

”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,大概是10、30、60三个数,这是人交朋友的极限。所谓10是什么?就像刚才纯爷们说的,基本上超不过十个,把亲戚朋友算上也超不过十个。加上父母、堂兄妹加起来十个,这十个是可以借钱的。你最困难,可以借钱的人超不过十个,包括父母,这是十。这些是真正叫做最安全的底线。

”时不时有联系,一会儿有聚会,办点事打个电话说一下的,还想念,彼此惦记的大概是30人,可能一周联系一次,一个月见两三次,类似与这样的朋友大概30人。这是经常工作性的、感情性的、亲属、同学经常在一起的。在座的想想,大学同学,平时经常联系的也比较少。

”再往下是60个,一打电话说一下就知道,比如说同学,十年没见,一打电话一说就知道,是属于这个范围的。拿起电话知道这个人,但好久不联系,但联系起来说事也能做。这里边有一些是重叠的,有一些不重叠,加起来也就百十人。

每个人维护的社交关系,也着实是分层次的。做Social Network研究的人也分了strong ties和weak ties的(Google SNS Survey便作得很详细),以及各ties维护的意义。strong ties的人,在很大一部分上是自己感情寄托,关系需要多维护;而weak ties的人,关系不维护则容易丢失。按冯仑这样的分类,分配不同精力来维护才是明智的。

此外,社会学研究普遍比较认同的是,一个人所能维护的Socoal Connections上限是150人,毕竟个人精力有限,故而个人觉着10+45+95比较合理。而现在网络以及SNS sites的使用,相信维护这150难度不大。而选择设计架构更适合的站点势必会对社交关系维护提供极大便利。接下来再谈谈现在不少的社交网站,看它们是否能设计得满足真实社交生活的需求。

  1. FB、人人网、QQ空间等,不能解决一个问题:信息过载,人们疲于接受铺天盖地的信息。但真实生活中,我认识这个人,但我并不想关注这个人每日的吃喝拉撒睡!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,A对B的生活密切关注,而B可能对A的生活毫不在意。所以真实生活中的关系,不是这“朋友/Firends”所不能简单描述的。用户得能自由控制自己所获信息的来源,于是乎就有了接下来的……

  2. Twitter、微博等,解决了上述问题,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,也即让用户自由控制产生信息的去向问题。比如,想给BF/GF分享私密的一些文字、图片,不想其他人看见。再比如,一个明星粉丝,在粉丝中分享相关的信息是很受欢迎的,但若分享给其他人则无疑是刷屏干扰他人。另外还有一个就是隐私问题,便是在自己家人里分享的信息不适合给普通同学知道,给身边同学聊的一些话题也不适合给家人分享。即我们需要控制我们产生信息的去向问题,从而较好的保护隐私。这,便是Google+的Circle所实现的功能。

  3. G+,之前想做SNS的Survey查资料才知道,Google做G+之前专门设立了团队花1年左右时间做了一Survey才确定下Google+的功能实现:用G+实现真实社交中所实现的职能。FB的CEO Mark虽然是念心理学的,但缺乏真实调研,做出来的东东从根本上也还是有天花板的。才外,在G+上产生的每一条信息,都是可以确定信息去向、并可及时修改原不妥内容的。而微博上,要发错了还得删微博重发,甚是不便。

对比下来,墙(GFW)外选G+无疑,墙内择新浪微博。除作社交关系维护,这俩也可以作学习的工具。接下来,按照10+45+95的数量分组,每组随需查看频率不一即可方便维护。有一个叫关注控的东东,可以查看每日平均微博数,其实只要每日1条以上的人维持在150一下,自己就不会信息过载了。《娱乐至死》不禁给我们警示,“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”,那时是电视,现在是网络,而特别是SNS(社交站点)。现在的网络,较以前读书人已是一神兵利器了,可利用不好着实容易枉费时间走火入魔,自省者亦需时刻警惕!

Original post: http://blog.josephjctang.com/2012-07/sns-deny/

重操堆文这旧业之时间日志分析

写作的习惯,已经断了许久了。上一篇已经是去年的文章了,也是做的[时间日志分析]({% post_url 2019-02-23-time-log-analysis %}) 。 正好做时间总结,也把写作捡起来吧。# 低效时间分析用 [RescueTime](https://www.rescueti...… Continue reading

个人近期时间日志分析

Published on February 23, 2019

问问题的妙用

Published on May 27, 2018